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服貿不過 進得了TPP嗎?


美國兩位官員受訪時的談話,使得「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生效與否是否會拖累我國加入「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計畫,成為朝野服貿攻防的最新發展。由於兩位美國官員的看法都認為不致影響,更使得在野黨振振有詞:政府宣稱「服貿」不過將無法進入TPP的說法,已被美國兩位官員揭穿。


然而,所有關心此事的人,都不宜草率解讀兩位美國官員的說法。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司徒文認為:「服貿協議與TPP無直接或間接關聯。」


美國亞太經合會(APEC)資深官員王曉岷則說:「美國不視簽署ECFA下的任何協議,為加入TPP的必要條件,也不認為兩者間有實際的連結。」這兩人的說法,其實只是美國官員表達願意考慮台灣加入TPP的善意回應,如果解讀為兩者之間毫無關係,可就是過度解讀了。


要理解服貿與TPP兩者的關係,可以從三個面向來思考:行政面、政治面和經濟面。


在行政面上,兩者的確沒有直接的關連,要加入TPP,只要在入會第二回合和目前加入第一回合談判的12個諮商國分別完成市場自由化諮商,獲得了共識之後就可以加入,不必管台灣目前和其他國家或經濟體所簽署的協定。因此,美國兩位官員的說法,是從這個面向說明的;而其深層意涵,則是在鼓勵台灣加入這個經濟整合組織,來拉近台灣和美國的經濟關係,創造互利共贏的效果。


然而,從政治和經濟面來看,情況就沒有如此單純。在政治上,繞過中國大陸而想直接和美國等簽署TPP,意味著台灣要遠離中國、親近美日;北京對此當然不是滋味,特別是在中國大陸認為對台灣已經「讓利」頗多之後,更不樂見台灣繞過大陸參與其他經濟整合。因此,不讓服貿生效、直接要加入TPP的直接影響,是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的進度和內容都會受到影響,北京將會意興闌珊,甚至優先處理和其他國家的諮商,延後和台灣的貨貿諮商,並在往後的諮商中「寸土必爭」,讓已經設下條條框框(例如830項農產品不開放)的台灣難以面對,並可能難產。如果台灣的「反中」聲浪持續高漲,北京甚至可以私下要求某個它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國家延宕和台灣的TPP諮商,即使美國對台灣說「可以」,也行不通。


最後,從經濟面看,許多財經專家都認為,「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包括架構協議、貨貿協議、服貿協議、爭端解決機制協議)是台灣要進入TPP和簽署其他自由貿易協定最佳的「緩衝協議」,透過這個開放程度不算太高的兩岸協議,讓台灣較習慣於和境外企業或產品競爭之後,才有比較成熟的條件在更為嚴苛的協定中和其他國家競爭。


如果今天不讓服貿和貨貿生效,卻貿然去簽署TPP,就算在美國拉攏之下獲得成功,其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必然更大;屆時企業和民眾的抗拒及反彈可能更為強烈,極可能天天看到農民或弱勢產業上街頭、包圍農委會、經濟部等。其結果很可能是這些協定都簽不成,或無法在立法院過關,但其他國家卻快速生效,台灣經濟開始付出被他國產品排擠的代價,經濟前途黯淡無光。


其實,面對韓國和中國大陸此時此刻對自由貿易協定的積極諮商,台灣最好的策略是:立法院盡速確定審查機制,並盡速讓服貿進入審查;同時針對國民懷有疑慮的部分,以附帶決議等配套來要求行政部門消弭民眾的憂心。捨此不圖,卻要求政府撤回服貿,如果也延宕貨貿,極可能明年初中韓自貿協定生效後,就會看到台灣被嚴重邊緣化。我們極為擔憂,更期待國人勿掉以輕心,以免屆時欲回頭而恨晚。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