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召喚韓流 鴻海拚4G後發先至


業界盛傳,鴻海入股SK C&C之後,下一步將引進鮮京集團旗下南韓最大電信商SK Telecom資金入股亞太電信,結合鴻海、國碁、鮮京集團與亞太等四方優勢,進行4G全方位布局,達到「後發先至」的目標。


業界人士表示,鴻海除了邀請日本電信業者軟銀評估之外,也可能引進SK Telecom加入亞太私募案。鴻海昨(30)日並未證實相關傳聞,亞太則說:「不清楚鴻海決策與計畫。」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業界人士說,SK Telecom在南韓有「喊水會結凍」的能耐,各大品牌廠的手機能否打到通路上、賣得好不好,都要看SK Telecom的臉色;若SK Telecom入股亞太,不僅能讓國碁、亞太縮短4G經營的學習曲線,未來在其他軟資源合作上,也能為鴻海集團拓展4G業務增添利器。


入股韓企 要以夷制夷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鴻海透過入股SK C&C,與南韓第三大集團鮮京集團(SK Group)合作,市場認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以夷制夷」意味濃厚。


郭台銘先前在股東會曾透露,他近期曾到首爾的醫院、學校參訪,「未來美國矽谷、日本、南韓、大陸、台灣等地,都是鴻海集團投資重點」。


當時是郭台銘首度談到對首爾的觀察,業界預期,鴻海入股SK C&C,只是與南韓企業合作的開端,後續還會有動作。


業內人士指出,郭台銘近年來都以三星為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率領鴻海集團從面板、智慧手機、電視等領域全面迎戰。


強強聯手 敵人變戰友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鴻海透過入股SK C&C,與南韓第三大集團鮮京集團(SK Group)取得合作關係之後,業界預期,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攜手鮮京集團董事長崔泰源,摒棄過去台灣電子業慣有「聯美、日抗韓」的局面,兩大集團「強強聯手」,將開啟業界新氣象。


業界人士說,鮮京集團在化工、重工業、建築、海運、金融等領域很強;鴻海集團則在軟硬體整合、資訊科技基礎建設設備製造居領先地位,雙方在醫療、教育、雲端等產業都很有合作空間。


此外,鮮京集團董事長崔泰源之妻是前南韓總統盧泰愚之女,政商關係良好,鴻海入股鮮京集團之後,有望藉此打通南韓政商關係。


圖/經濟日報提供 / 圖/經濟日報提供 /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名家觀點/鴻海跨國聯姻 吞進化果實


鴻海入股南韓鮮京集團(SK Group)旗下資訊系統供應商SK C&C,取得4.9%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這明顯反映鴻海要跨足電信、雲端產業的決心,並藉併購來讓整個集團轉型成以技術服務為主的企業。


鴻海過去是以技術密集的代工業務為主,專注做設備製造,這幾年在台灣買了亞太,就看得出想朝4G發展。這次鴻海找上南韓的SK集團,有三個併購策略上的意義,一是鴻海和SK這個南韓第三大集團建立合作關係,就等於敲開南韓市場大門,未來鴻海想進軍南韓或布局全世界,就會有更多合作機會。


第二項策略意義,是鴻海能藉機向SK集團學習電信通訊的知識,以便鴻海轉型。台灣的三大電信業者本身都是企業集團,都把鴻海卡死,鴻海也找不到類似的合作對象,只能向海外尋找。


此外,鴻海去南韓當二股東,可能有機會進一步建立策略聯盟,在採購方面創造更大的合作空間。這三個面向,都讓這筆交易有多重意義,但最重要的是,讓鴻海在新領域又跨出一大步,藉由入股的對象來學習怎麼經營一個新的產業。


至於鴻海未來在董事會裡是否有席次、有沒有其他詳細的策略聯盟約定,尚未明朗;究竟這項併購能不能達成前面所提的策略併購目標,還有待觀察。但值得注意的是,鴻海出資併購絕對不是只為了當股東,背後有其他的策略,無論是因此買賣產品,或是藉由股東身分了解集團運作、擁有比其他對手更強的競爭優勢等,都有可能性。當鴻海能藉併購把競爭優勢由點連結成線、面,就是把這樁併購的價值發揮到最大。這也是一般跨國型策略性投資持股常見的合作模式。


不過,因為鴻海跟SK集團終究是跨國結合,雙方在文化和認知上都有一定差異,接下來到底能達成多少併購目標,還需要密切注意。雙方併購時都有一定的默契,但未來能否達成併購預期的效果,像是學習對方電信的技術等,還要看師父願不願意教、徒弟願不願意學,甚至是師父會不會留一手等。


即使在入股協議上定好的內容,要執行、落實也有一定的難度,執行才是決定勝敗的關鍵因素。過去很多併購計畫看起來都很完美,最後卻因為無法落實或執行者沒有做到位而失敗。不過,如果沒有跨出併購這一步,就一定沒有下一步。


另外,晶元光電併購璨圓光電的案子,比較不令人意外,因為國內LED產業趨勢,企業都要壯大規模、才能跟別人競爭,業者本來就會愈來愈集中、家數愈來愈少。之前有一段時間面板業、DREAM也都不斷在做整併,最後世界上只剩幾間大公司。


晶電不是第一次進行併購,他們在中國大陸的競爭對手也不斷在發展,所以大家都要做整合,因此晶電找上璨圓並不讓人意外。不過,因晶電在大陸最大的對手三安光電也持有璨圓19.77%的股分,將來換股之後,三安變成晶電的股東,這部分值得玩味。


(本文由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陳泰明口述,記者尹俞歡整理)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112億 鴻海入股韓電信業


鴻海昨(30)日宣布,斥資3,809.75億韓元(約新台幣112億元),入股南韓第三大集團鮮京集團(SK Group)旗下資訊系統供應商SK C&C,取得4.9%股權,躍居SK C&C第二大股東。


這是鴻海首度大規模與南韓集團結盟。業界認為,鴻海先前與日商夏普洽談入股進度不如預期,此次轉進與南韓企業合作,主要著眼在東北亞站穩腳步,放眼全球。


鴻海這次與鮮京集團合作之後,加上原本在日本、印尼、巴西、大陸、美國、捷克等地的投資,鴻海集團將聯合「八國聯軍」打群架,以台灣為總部,版圖橫跨全球,放眼全世界未來五至10年的商機。


鴻海是以每股15.55萬韓元(約新台幣4,580元)、折價約6.6%的價格,取得SK C&C股權。至於是否進入SK C&C董事會,鴻海不願置評。鴻海集團版圖持續擴大,激勵昨天股價上漲1.4元,收盤衝上暌違已久的100元整數大關,創兩年多來新高。


鴻海這次共取得SK C&C公司245萬股,持股比約4.9%。鴻海強調,這次交易將穩固建立雙贏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集雙方之大成,促進彼此營運達最大綜效,並將致力於共同發展嶄新事業機會。


業界認為,南韓三星及LG等大型企業與鴻海在面板、消費性電子等業務互相競爭,鮮京集團業務雖廣,但與鴻海直接競爭性較低,還有互補效益,因此成為鴻海集團立足東北亞的合作夥伴。


台積電、群聯等電子大廠,都與鮮京集團旗下企業有合作關係。鮮京集團旗下SK海力士是台積電CoWoS測試晶片夥伴之一;SK海力士則認購群聯私募,成為群聯大股東,雙方在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領域密切合作。


鮮京集團是南韓第三大集團,業務涵蓋能源化工、石油、造船、建築、土木等,近期並經營電信業,擁有南韓最大的電信公司SK Telecom;旗下SK海力士是全球前三大記憶體晶片製造商。


根據《財富》雜誌統計,鮮京集團去年在世界500強(Fortune Global 500)當中,排名第57位,集團在全球113個辦公室中有超過7萬名員工。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三星衝14奈米 台積不怕


外傳南韓三星電子將於今年底進行組織重整,以半導體事業為變革主軸,可能提前14奈米製程量產進度,並以台積電(2330)為最大假想敵,力圖超越台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搶下一席之地。


台積電表示,三星14奈米製程始終只聞樓梯響,從各方的評鑑來看,台積電的16奈米製程,不論技術、生產力及客戶關係,都遠遠超越三星。


法人表示,台積電囊括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最大市占率,並拉開與同業差距,競爭對手短期之內很難撼動台積電的地位。


南韓媒體報導,三星半導體部門上周舉行全球管理策略會議,多年來一直打不過高通和台積電的非記憶體及晶片部門,成為被檢討對象。該會議主要聚焦晶圓代工業務,如何強化14奈米FinFET(鰭式場效電晶體)製程,提升晶圓代工競爭力。


據了解,三星上月任命金奇南(Kim Ki-nam)統籌掌管半導體與系統整合晶片(System LSI),就是希望藉助其在半導體的長才改善14奈米製程。一般預料,金奇南可能要求提前14奈米FinFET製程量產,藉此提升晶圓代工事業,目標直指台積電。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對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表達信心滿滿,認為競爭對手還不至於構成威脅。


張忠謀日前特地點名三星,強調三星在14/16奈米布局多時,但根據各方評論以及三星自己舉辦的大型積體電路論壇等訊息透露,三星高層也不滿意三星14奈米表現。他認為,台積電的16奈米布局,不論技術、產能及客戶滿意度,都遠在三星之上。


展望後市,法人機構指出,現在台積電的營運猶如日正當中,過去幾年的投資逐漸收割,未來更將持續擴大投資,目前看第3、4季產能利用率都是100%滿載,全年營收可望成長20%。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BIS示警 金融危機地雷未除











國際清算銀行29日表示,近期金融市場樂觀的氛圍並未反映全球經濟不穩與地緣政治展望。

美聯社非報系

國際清算銀行(BIS)29日表示,近期金融市場樂觀的氛圍並未反映全球經濟不穩與地緣政治展望,各國必須重新思考防範與因應金融危機的新策略,尤其要致力於打擊負債。

今年上半年,全球股、債與商品市場氣勢如虹,顯示全球央行採取寬鬆政策,為投資人注入強心針。


但總部位於瑞士的BIS在年度報告中警告,雖然全球經濟浮現自金融危機後復甦的樂觀跡象,釀成這波危機的因素仍然存在。


BIS貨幣與經濟部門主管波里歐說:「金融市場一片樂觀氣氛,汲汲追求高收益,然而實質經濟的投資持續疲弱,總體經濟與地緣政治展望仍高度充滿不確定性…市場需亟需新方針。」


倘若政府未能及時調整政策,防止類似危機與市場崩盤,「全球經濟可能步上難以為繼的道路」。到某個階段,「開放的全球貿易與金融秩序將遭受嚴重威脅」。


報告指出,全球央行藉由降息刺激成長,助長投資人對股市短期、高風險投資標的的胃納,也使房地產與公司債市場吹出泡沫。


但同時,在金融危機中受重創的經濟體並未致力整頓資產負債表與降低負債;上回安度風暴的國家,金融體系則是開始顯露弱點,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新興市場。


國際清算銀行29日表示,近期金融市場樂觀的氛圍並未反映全球經濟不穩與地緣政治展望。 / 美聯社非報系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名家觀點/日銀把製造通膨當飯吃


黑田東彥於去(2013)年3月中旬就任日本銀行(日銀)總裁後,便積極執行其首相安倍晉三的大膽寬鬆貨幣政策,明訂在今後二年內,要將日銀創造貨幣的基礎貨幣增加二倍,拉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到2%之具體目標,以及要穩定長期利率。


一年來,日本經濟的主要表現有:物價已逐漸脫離通縮、實質經濟也正逐漸復甦,以及日本股價和都會區房價快速上漲,有形成「良性」資產泡沫的經濟復甦之「安倍景氣」的現象,顯示安倍和黑田二位主事者在拚經濟上對眼前問題的洞察力、意志力和執行力。對此情勢,最近黑田總裁表示,「這是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發揮了預期效果所致」。


黑田總裁的數量寬鬆釋金傳遞路徑,除了在擴大一般商業銀行在日銀的活期存款帳戶金額,有擴張信用的「數量」效果與白川前總裁一樣之外,每年釋金60兆至70兆日圓買進公債等有價證券、降低長期利率則還有擴張信用的「價格」效果。


此外,由於日本自1995年以來迄今,其CPI年增率有10年為負數,日本經濟陷入長期通縮和萎縮的困境,黑田總裁「2%通膨目標」則給了日本消費者和企業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日銀不但平時不斷喊出2%這個目標口號,而且對「預期」的機能有很大的寄望,把它當成促進日本經濟復甦一隻看不見的手。一年多來,黑田總裁的一貫立場是「2%通膨目標若達不到,則再寬鬆或情勢若惡化(例如,受提高消費稅之影響),不排除加碼寬鬆」。


日銀的基礎貨幣自去年3月以來迄至今年4月已增加54.45%,確實朝著倍增的目標在進行,實際支持著黑田總裁繼續寬鬆的口頭保證,因此黑田總裁「言行一致」的誠信,在市場上便形成強烈的「通膨預期」。


據一分去年的報導,日本消費者對預期通膨率曾由2013年1月低於2%上升到同年7月之2.8%,再者,另據日本內閣府今年5月的調查,日本消費者對未來一年的預期通膨率有38.9%的人認為會在2%至5%之間,認為不到2%的只有18.5%。


上述的預期在性質上較屬於理性的預期,因現行政策的改變而大幅修正了過去對未來通膨的看法,有別於對過去若是零通膨,明年大概也差不多是零通膨的適應性的預期。


「預期2%通膨率」就能當飯吃嗎?是的,如果它能提高民間實質所得和促進就業,應該是可以的。日本「預期通膨」對實質經濟影響路徑如下。


一、消費者提前消費→企業收益轉好→股價上漲,二、實質利率下降→日圓走貶→出口企業外匯兌換收益增加→股價上漲,三、前述一和二兩項的資產效果→促進企業資本支出和刺激民間消費。


此外,實質利率下降亦有促進消費和投資的機能。由之,藉由上述資產效果和利率效果帶動民間消費和投資增加而擴大總需求,一方面引起國內物價上漲,另一方面提高國內所得和就業水準。


一般而言,匯率和股價等資產價格較易受到預期通膨的影響,外資對此現象也較敏感。但非金融商品的實物價格和薪資不太受預期通膨之影響,以致部分人士認為「2%通膨目標」難以達成。


再者,由於日本經濟有結構性的問題,第一、日本經濟基礎雄厚,日圓時有由貶回升的潛力,第二、日本企業全球化,國內薪資低迷,第三、能源進口比重偏高,日圓貶將不利改善貿易逆差等等,因此不易藉「預期通膨」壓低實質利率和匯率來有效提高總需求,因而實質面的「2%通膨目標」是比較難以期待。 (作者是臺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榮譽顧問)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金控配息900億 台股錢來了


15家上市櫃金控公司,今年合計將配發現金股息逼近900億元,再創高峰,比去年大幅增加240億元,占今年上市櫃公司總配息8,841.8億元約10.2%。7月起金控股將陸續展開除息,股市上攻再添新的資金活水。


金控公司的大股東,向來以機構法人為主,包括國外的主權基金、指數股票型基金(ETF)、退休基金及國內壽險公司等,這些機構法人都是長線投資股市,拿到現金股息後,更添投資台股銀彈,對台股具有助漲力道;超過百萬戶的散戶股東現金入袋,也有餘裕再加碼。


金控公司向來是上市櫃公司的現金股息配發大戶,繼去年重返600億元之上的股息水位後,今年更上層樓,在掛牌家數增加、股本陸續膨脹之下,就每股現金股息水準來說,金控公司並未創下新高水準,但就發出的現金股息總金額來說,估計已創下新高。


其中,最大方的配息大戶首推國泰金,今年配發每股1.5元現金股息,與富邦金每股配息金額相同,但發出現金總額則是近180億元,為金控公司之最。


富邦與兆豐金現金股息也發出逾百億元。富邦金合計發逾150億元現金,兆豐金則將近140億元。總計今年共有三家金控發放現金股息逾百億元,比去年只有一家要多;合計15家上市櫃金控配發現金股息總額達到895.3億元。


法人指出,金控公司股本逐漸膨脹,今年股本超過1,000億元的,有國泰金、富邦金、兆豐金、開發金、中信金等五家,元大金、新光金也有900多億元。


隨著金控公司獲利持續創下新高,未來股息更樂觀,對講求現金股息報酬的機構法人,也將更具吸引力。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汽車零組件 大動作擴產


汽車零組件景氣確立,各家業者積極擴廠。東陽(1319)資本支出連續三年超過30億元、堤維西啟動南科工新廠計畫,和大工業更是自2008年以來首次擴增大里廠,最快明年嘉義大埔美廠再啟動,創下連兩年擴廠的新紀錄。












圖/經濟日報提供



包括東陽、和大、皇田、帝寶等汽車零組件廠今年營收相繼創下佳績,宣示汽車零組件產業的榮景已到,而且不論供應北美市場的AM業者或是供應組車廠的OEM業者,都看好後市、相繼投入新廠的開發計畫。


台灣汽車市場近十年來規模都落在40萬輛以下,供應OEM的汽車零組件普遍並無擴廠行動,近四年來,北美與歐美的汽車市場也陷於停滯,造成供應海外AM(售後維修)市場的業者營運表現也平平,對於擴廠態度保留。


但去年北美市場明顯復甦、帶動各家汽車零組件廠的營收相繼創下新高,包括東陽、堤維西都呈現產能不足的局面,東陽已連續三年擴增產線、提高效率,今年更進一步大規模擴增模具、計畫全力搶攻新場。東陽27日收盤40.7元,下跌0.05元。


堤維西則是超過十年未擴廠,在美國反托辣斯法案落幕之後,積極擴展市場,目前已經呈現產線供不應求的局面,並因而造成交貨期拉長。堤維西上周位於南科工的新廠動土,明年將可增加近三成的產能,可望帶動堤維西跳躍性的成長。


至於直接供應汽車廠的OEM業者中,和大在電動車大廠前景看好、北美三大車廠需求強勁,接連擴廠應戰,年底大里新廠投產後,明年起營收可望擴增二成,同時新產能預計在二年內滿載,隨即將啟動嘉義大埔美廠新廠計畫,預計營收獲利將逐年刷新紀錄。


東陽除AM產線大擴張之外,觀音廠也全面換新設備,並因時機得當,取得裕隆在日產與納智捷的訂單,未來並鎖定國瑞的訂單,為東陽的OEM業務再下一城。


圖/經濟日報提供 /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DRAM下季合約價喊漲 華亞科南科發了


DRAM拉貨潮啟動,加上晶片廠製程推進受阻,主流DDR3 4Gb顆粒現貨報價攀上4.35美元,創近一年半新高價,本季漲幅近二成,有機會向歷史新高4.6美元邁進,華亞科(3474)、南科將成為大贏家。


DRAM市調機構集邦科技表示,本季DRAM現貨價與合約價價差已達20%,預估第3季合約價看漲5%至10%。IC通路商透露,三星已率先鳴槍,通知旗下通路商及委託製造廠(OEM)廠,7月起漲幅10%,揭開DRAM另一波漲勢。


集邦預期,下半年DRAM因各大晶片廠並無考慮增產,加上製程推進和良率提升進度緩慢,將成為賣方市場,華亞科、南科等將成為最大贏家。


根據集邦最新DRAM報價,主流DDR3 4Gb顆粒現貨報價,上周五最高價衝上4.35美元,均價為4.255美元,攀上近一年半新高價;2Gb顆粒現貨最高報價也漲至2.35美元,均價2.208美元。


業者表示,由於DDR3 4Gb晶片是目前一線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及筆電搭載主流記憶體,現貨報價在產業淡季即寫下一年半新高,透露市場需求強勁。


集邦指出,標準型DRAM價格上揚,除DRAM大廠持續將產能從標準型記憶體轉移至行動式記憶體,DRAM廠轉進25奈米製程良率偏低及20奈米製程轉進延宕,供貨吃緊,加上先前通路商和PC品牌大廠幾乎清空庫存,緊急回補,推升買氣。


法人透露,標準型DRAM已成為當前毛利率最高的記憶體產品,但晶片廠在自身策略考量下,並未大幅增加標準型DRAM產出,反倒是加重於行動式DRAM與伺服器用DRAM產出。


由於標準型DRAM產出受到控制,價格與毛利都維持豐碩的報酬,台廠擁有最多標準型記憶體產出的華亞科,是最大贏家,產出利基型記憶體的南科、華邦及晶豪科等,也連帶受惠。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身障車免稅 明年起「限人限額」


明(2015)年1月1日起,身障車免稅優惠要限縮了。財政部表示,修正後規定,身障車免稅改採「限人、限額」提供租稅減免,汽缸總排氣量逾2,400立方公分的身障車,由全額免稅改為定額免稅,其中,自用小汽車最高免稅額訂為11,230元。


牌照稅採取按日計徵原則,修正後規定要從明年起生效,財部提醒,身心障礙卻無法自行駕駛者,每一戶仍保有一輛免稅車的權利,但免稅車所有人必須是本人、配偶或同戶籍的二親等以內親屬。非這三類車主,身障車免稅優惠將被取消;符規定者明年要注意申請規定。


使用牌照稅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已經總統公布生效,身障車免稅優惠新規定,明年起生效適用。


財部表示,此次修正主要在調整身障者使用車輛免徵使用牌照稅的規定,過去因無「親等」及「汽缸總排氣量」等條件限制,經常發生非免稅身分者藉身障者名義申請免稅,不僅影響地方財政,公平性也受質疑。


修正後身障車免稅要件,增納親等與汽缸排氣量的限制條款:


一、身心障礙者使用車輛免徵牌照稅,其持有駕照的身障者,車輛限其本人所有;無駕照者,車輛限身障者本人、配偶或同一戶籍二親等以內親屬所有。


二、改採限額免稅,符合免稅條件車輛,其汽缸總排氣量超過2,400立方公分者,以2,400立方公分的稅額(以自用小客車為例,免稅限額為11,230元)為限。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群創孵金蛋 業績進補


不讓大陸新設四座六代線的低溫多晶矽(LTPS)面板廠專美於前,群創(3481)積極加碼竹南五代廠,更改為LTPS產線,由於相關產品利基性高,有助推升群創業績持續向上。












圖/經濟日報提供



群創董事長段行建先前已預告,面板業已走出谷底,將從「慘」業,轉變成為「燦」業,「下半年精彩可期」。法人認為,群創在4K2K面板取得領先地位之餘,積極調整產品組合,配合下半年產業旺季來臨,業績走勢可期。


法人指出,面板廠積極調整產品結構,朝高階利基型製程發展,除了有助提升面板廠營運績效之外,釋出的相關設備訂單也相當龐大。


據統計,在大陸政策性鼓勵下,四座六代線的低溫多晶矽(LTPS)面板廠,近期將啟動裝機作業,包括:友達昆山廠、富士康天億及京東方成都廠,和華星光電的武漢廠,釋出的製程設備大單高達百億元,台灣設備廠東捷、盟立、志聖、均豪及帆宣等,可望分食逾百億設備訂單大餅。


設備廠透露,由於手持式行動裝置持續發燒,帶動對高解析度面板製程技術的需求拉升,兩岸面板廠都掀起投入LTPS、或主動式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金氧化半導體(IGZO)及廣視角(IPS)技術的擴產計畫。


不同於友達選擇在大陸昆山興建六代LTPS廠,群創所屬的鴻海集團也有天億科技在成都建設六代LTPS廠;但群創除原有T3廠(併自統寶光電的3.5代線)擁有LTPS製程,決定在T1廠改線加碼投資LTPS技術。


設備廠商對於這波面板廠帶來的新設備商機正面看待。均豪總經理陳政興表示,相關設備訂單下半年起均已進入議價階段,最快7月即可下單,加上配套的玻璃薄化設備需求大增,成為均豪設備產品的新訂單來源。


志聖也樂觀預期,受惠大陸未來三年有14家面板廠擴產,志聖設備出貨將大增。


圖/經濟日報提供 /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陸電動車概念股 奔馳












新華社



彭博資訊報導,大陸國資委下屬的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起草了電動車市場准入政策,提議向擁有相應技術儲備但不是汽車生產商的公司,發放兩到三張電動車生產牌照,最早年內獲批。


騰訊財經指出,昨(27)日特斯拉概念股掀起漲勢,收盤時中信國安、佛塑科技、萬向錢潮三檔股票漲停。


不少地方政府加速新能源汽車發展,並提高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金額和推廣目標。大陸國家電網曾透露,到2020年,大陸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市場規劃總體投資近人民幣2,000億元(約新台幣9,770億元)。


A股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昨天宣布,該公司今年1至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比去年同期成長10倍,為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比亞迪股價昨天在A股下跌1.19%,在H股上漲0.65%。


新華社 /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本田噴射機首航成功 百張訂單到手












本田航空公司首架商用噴射機HondaJet 27日完成第一次飛行,預計明年獲得認證並開始交機。HondaJet在本田航空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伯勒市的全球總部附近起飛,一共飛了84分鐘。

法新社


本田航空公司(Honda Aircraft)表示,本田首架商用噴射機HondaJet已完成第一次飛行,預計明年獲得認證並開始交機。


本田航空表示,HondaJet 27日在該公司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伯勒(Greensboro)的全球總部附近起飛,隨後爬升到4,724公尺的高度,全程共飛84分鐘,降落時受到逾1,000名本田航空員工熱烈歡迎。


本田航空總裁兼執行長藤野道格說:「HondaJet的首航成功,象徵本田的噴射機計畫已進入令人興奮的下一個階段,亦即準備交機。完成第一次飛行,對這架全球最先進輕型噴射機在市場上推出而言,是很重要的成就。」


HondaJet的設計有許多創新。舉例來說,HondaJet的引擎放在機翼上方,這種配置能減少空氣阻力,進而大幅改善飛行表現及燃料效率。另外,HondaJet還配備兩個由奇異(GE)及本田共同開發的HF 120渦輪風扇噴射機引擎,以及同一類型中最高級的全玻璃航電系統。


HondaJet在標準配置下最多能坐五人,最高時速為777公里,最高飛行高度為1萬3,106公尺,目前只在北美和歐洲透過HondaJet的經銷商網路銷售,售價450萬美元。日本媒體報導,本田航空已接獲100多張來自企業和富豪的HondaJet訂單。


本田航空公司首架商用噴射機HondaJet 27日完成第一次飛行,預計明年獲得認證並開始交機。HondaJet在本田航空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伯勒市的全球總部附近起飛,一共飛了84分鐘。 / 法新社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台灣科技業絕不能說Goodbye


今年以來,以代工製造為主的台灣科技產業似已見到春天,過去被視為四大慘業的DRAM、面板、太陽能、LED也都出現翻身契機。然而,上周四巴克萊資本證券發表以「中國,你好;台灣,再見?」(Hello China;Goodbye Taiwan?)為題的產業深度報告,直指台灣科技業面臨中國大陸業者強力競爭,可能面臨代工、品牌「雙輸」的重大危機。巴克萊的警告有如醍醐灌頂,台灣科技業要如何走出長期困境,是政府和業者須共同省思的關鍵課題。


台灣科技業以資通訊產品代工製造為核心,在全球供應鏈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年科技業發展面臨嚴酷的挑戰,尤其來自大陸科技業的快速崛起,對於既「以大陸為工廠」、又「以大陸為市場」的眾多台商,構成與日俱增的威脅;照目前趨勢來看,在五到十年內,無論是在國際市場或大陸市場,台灣科技業都有被大陸業者取代的危機。


台灣科技業一直偏重硬體製造,又高度依賴「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但隨著近年大陸工資及生產成本大幅上漲,這種產銷模式已面臨嚴重瓶頸。另一方面,全球資通訊產業發展趨勢快速變化,網路革命、行動裝置普及和數位匯流時代來臨,使硬體製造加上軟體及服務成為產業主流。台灣科技業未能跟上產業大趨勢,仍陷於代工製造的傳統思維,競爭力自然節節敗退。


相對上,大陸科技業前景被很多專家看好,主要原因在於:第一、大陸業者學習能力強,又大量吸收台灣專業人才及技術,快速複製台商成功模式,部分業者更取得國際大廠認證,取代台商全球代工市場;第二,大陸內需市場龐大,尤其移動裝置及聯網時代來臨,讓大陸業者可充分利用內需優勢,出現井噴式的成長;第三,大陸業者日求精進,巴克萊報告指陸商結合技術、專利、低價等優勢,在全球市場取得相當成果,包括聯想、華為、中興等皆有一定市占率;第四,大陸政府將資通訊業列為發展重點,在政策上給予租稅優惠或補助等強力支持,並投入龐大資源扶植重點產業,如不久前媒體報導北京將砸人民幣6,000億元資金,自建IC一條龍。


台灣科技業被大陸業者取代的案例愈來愈多,如台灣兩大知名品牌Acer電腦及hTc手機市占率被大陸業者快速超越,並擠出排行榜,因而陷入經營困境。在面板、光學、電聲產品及電腦和手機零組件等供應鏈上,大陸亦逐步蠶食鯨吞台商全球代工訂單。在「品牌」及「代工」兩方面皆飽受威脅,已成台灣業者最大致命傷。巴克萊以「Hello China;Goodbye Taiwan?」為題,映照的正是兩岸科技業的興衰趨勢。


當然,台灣仍有不少具競爭力的業者,如撐起半導體業一片天的台積電;在手機晶片不斷躍進的聯發科;在全球相機鏡頭模組無敵手的大立光;奮力突圍的全球最大專業代工製造天王鴻海等。但是,個別企業單打獨鬥的卓越表現,不足以扭轉科技產業整體競爭力下滑及被大陸業者逐漸超越的殘酷現實。


台灣科技業要有長期競爭力,唯一途徑就是從根本上改變依賴硬體代工的產銷模式,業者不能以全球景氣復甦、已度過短期危機為滿足,而應致力轉型升級,透過整併或策略聯盟,整合上、中、下游供應鏈,結合軟硬體技術,因應未來科技趨勢,創造新的經營典範及產銷模式。政府扮演的角色亦是關鍵,相關機關在科技產業發展觀念及制度的創新,產業結構及企業組織的改造,政府和民間資源的整合,以及兩岸產業競爭及合作等各層面,都應有前瞻積極的對策和作為,才能發揮整體戰力,協助科技業打開未來出路。


台灣科技業會不會有明天,政府和業者的集體意志是關鍵所在,只要決心改變,科技業明天一定會更好,絕對不會Goodbye!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巴克萊 急發聲明澄清


巴克萊證券一篇標題為「中國來了,台灣再見?」的電子供應鏈長篇報告,引起市場軒然大波,甚至傳出主管機關關切的消息。巴克萊證券則緊急發出「基於法令規定,不得向不特定多數人推介買賣有價證券」的聲明。


巴克萊證券總經理陳衛斌發出的聲明稿指出,依據金管會證期局要求提醒,法令規定證券商不得向不特定多數人推介買賣有價證券,而巴克萊此時發出聲明,時機點引起遐想,撰寫報告的巴克萊董事總經理楊應超,則對此事不予回應。


由巴克萊董事總經理楊應超操刀的電子供應鏈報告長達145頁,點出三大趨勢。


外資圈人士解讀,巴克萊報告中提到有關中國大陸電子供應鏈抬頭等趨勢,大致上都符合現實狀況,並無誇大。惟較可議的部分在於,報告中對於台灣政治僵局、學運抗爭,乃至整個科技業相關政策訂定的看法均較為悲觀,並點名不利台灣代工與品牌廠。萬一此看法危及市場信心,恐怕不是台灣政府所樂見,才會引起主管機關關切。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外資報告惹議 金管會將擬定規範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

圖/經濟日報提供

巴克萊證券日前以「中國來了,台灣再見?」為題,直指台灣科技業恐被中國大陸取代,遭金管會證期局「關切」。對此,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28)日表示,金管會目前正在研擬相關辦法,將禁止外資證券業者對外發布報告評論產業與個股,最快一、兩周就公布。

曾銘宗昨晚受訪時證實,證期局目前在了解巴克萊相關報告內容,至於巴克萊評論的「台灣再見」說法,曾銘宗以微慍的口吻回應「不予評論」。


他強調,外資證券業者不該任意對外發布對於產業或個股走勢評論、甚至臆測股價,影響市場,「這是非常不恰當的」,已責成證期局針對外資券商評論研議相關規範,最快下個月初就會出爐。


曾銘宗表示,外資券商只能為其客戶針對產業、個股進行評論,但不能將資料提供給媒體,對外揭露訊息,過去金管會也曾對此要求外資券商自律,但業者多半以「是客戶洩漏給媒體」規避責任,造成監理上的漏洞。據了解,金管會未來也將進一步追查,券商口中的「客戶」到底是誰,但相關細節還得再討論。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 / 圖/經濟日報提供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昱捷…十年磨一劍 波段漲四倍











圖/經濟日報提供


IC通路商昱捷布局奈米加工處理技術(Nano Molding Technology,NMT)邁入收成,獲得宏達電、索尼等國際大廠旗艦機採用,基本面浮現轉機,推升股價從去年底的11.95元起漲,27日收盤價59.1元,波段漲幅高達3.95倍。

昱捷成立於1987年,初期鎖定代理瑞薩、日立等日系半導體零件為主,公司成立初期每股純益約1至2元。


但IC通路產業大者恆大趨勢日益顯著,昱捷面對其他規模龐大的同業競爭,壓力加劇,在缺乏強而有力的主力產品支援下,營運落入「時賺時賠」窘境。


金融海嘯時期,昱捷2008、2009連續虧損兩年,2010年重回獲利,但2011年又轉為虧損,2012年幾近損益兩平;去年營收10.07億元、稅後純益2,836萬元,每股純益0.9元。


昱捷基本面表現平平,近十年來股價多在面額10元附近徘徊。2009年底一度下探歷史新低5.51元。去年底收盤價11.95元。


昱捷經營團隊苦思突破之道,2003年起鎖定能讓金屬材質用料減少,並讓金屬材料在有限體積下,降低干擾天線收訊與機體厚度質量的NMT技術。


昱捷投入NMT初期,便獲得一線智慧機大廠訂單,但礙於當時電子裝置仍無法做得輕薄短小,NMT幾乎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因此市場推廣不甚理想,當時對公司業績挹注有限。


昱捷總經理陳多明表示,早期NMT技術僅應用在汽車產業,隨智慧行動裝置日益輕薄化並導入金屬機殼成為趨勢,NMT受到品牌大廠青睞,昱捷也與日商大成簽下代理合約,引進NMT技術的關鍵材料。


昱捷NMT技術「十年磨一劍」。陳多明說,隨智慧型手機逐步普及,價格走入低價化趨勢明確,NMT製程被客戶採納的意願提高,帶動昱捷今年以來接單轉強。


昱捷的NMT生產線多與客戶以自製方式合作,在合作夥伴晟銘電與應華大陸廠區各設置一條生產線,並在華東及台灣也與自行車零件廠桂盟旗下浩盟分別合作設立一條產線,正式邁入收割階段。


據了解,昱捷NMT產品去年獲得宏達電旗艦機種HTC New one採用,今年再度供應宏達電旗艦機種M8,並成功打入索尼智慧型手機旗艦機種Z2供應鏈,在兩大國際廠訂單加持下,成為市場新寵兒。


陳多明表示,昱捷NMT製程業務接單穩定,還有多個新客戶正在洽談訂單,下半年業績表現可望優於上半年。昱捷正積極將NMT製程導入穿戴式裝置產品、汽車等領域,增添產品線應用廣度。


昱捷NMT製程營收僅認列加工費,加上過去代理的驅動IC不再供應國際品牌客戶,因此今年營收不增反減,但獲利則在產品組合提升下顯著成長。


首季營收1.5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54.51%,單季稅後純益1,100萬元,較去年同期暴增4.72倍,每股純益0.35元;4月單月稅後純益832萬元、每股純益0.26元。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 圖/經濟日報提供 /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先賣後買當沖/15檔口袋名單 出列


先買後賣現股當沖上路六個月後,明(30)日先賣後買現股當沖加入市場。依技術面偏弱勢、法人賣超、周轉率佳等指標,篩選15檔先賣後買現股當沖口袋名單。


金管會今年1月6月開放屬於作多賺價差及避險的先買後賣現股當沖,統計至今,包括F-TPK、華亞科、瑞儀、台達電、大立光、台積電、鴻海、廣達、華碩、日月光等個股,是投資人操作先買後賣當沖最賺的標的,觀察上述個股基本面利多不斷、股價具有技術面多頭排列,或短期具有轉機走勢。


法人建議,投資人面對下周一登場屬於作空賺價差及避險的先賣後買現股當沖,應反向思考標的。篩選上周五(27日)收盤價低於年線,技術面偏弱勢,且法人賣超及周轉率佳的個股,包括中石化、宏達電、頎邦等15檔個股。


富邦證券副總經理吳永仁表示,操作先買後賣有獲利的當沖客具有幾項特色,包括對盤勢要敏感、懂得停損,因此找到標的操作倒是其次,最重要是善設停損。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12檔外資力捧 下半年飆


台股周線連六紅,外資同期大買千億元,為下半年帶來好兆頭。統計瑞信、瑞銀、麥格理、摩根大通與里昂等五大券商的報告,群創、鴻海、聯電等12檔個股,將是下半年多頭明燈。


外資近六周買超1,008億元,是推升大般指數的最重要來源,從此波段買超標的中,透露出濃濃中長線布局意味,也代表了外資從上半年季報中篩選出下半年績優的族群與個股。


其中,以市場引頸企盼蘋果新iPhone問世,在台股零組件廠商率先起漲後,國際資金近期集中火力買超蘋果組裝夥伴鴻海與和碩買超最多,與外資券商所持論調完全一致。


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武廣明指出,法人客戶樂觀看待iPhone 6銷售動能,建議旗下客戶趕在下半年來臨前,買進組裝廠鴻海與和碩。鴻海股東會釋出樂觀展望,也反映在外資對其看法上,包括:巴克萊證券、大和資本、麥格理證券等均調高鴻海目標價。


半導體族群雖從年初就開啟漲勢,但資金追捧意願並未轉弱。外資圈目前對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後市仍極為樂觀,連法人眼中「二線代工廠」的聯電也獲得資金進駐,股價近期的補漲相當有看頭,逐漸進逼去年7月的前波高點15.4元。


較特別的是外資也大舉買超面板股。大部分外資券商對面板雙虎看法偏中性。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先賣後買當沖 5要訣致勝


雙向現股當沖明(30)日上路,此次新增先賣後買現股當沖,投資人謹記五大要訣,會提高勝率。


之前金管會開放為先買後賣現股當沖,明日則是開放先賣後買,兩者交易成本都不低。


富邦證券副總經理吳永仁指出,一般買賣股票的交易成本包括0.1425%手續費及0.3%交易稅,而現股當沖是當天要完成「一買一賣」,有兩次手續費,交易成本約0.585%,因此一檔股票波動超過0.6%,投資人才能獲利。


吳永仁提醒,投資人若操作先賣後買現股當沖,既使賠錢還是要完成交易,若無法改成融券,借券費為7%且是以日計價,並不便宜。


群益期貨協理林昌興指出,先賣後買現股當沖,必須在當天找點放空及買回完成交易,因此找到放空點位相當關鍵,他建議可以熟記以下五大要訣:


第一、投資人將台灣50、台灣中型100、富櫃50成分股共計200檔列入看盤系統自選股,早盤9點至9點30分之間,觀察開始走強個股,尤其留意開高往上走強,漲幅在1%-2%見到第一次高點列為口袋名單。


第二、9點30分至10點見到第二次高點後且不再創高,股價跌破開盤價,此時投資人的賣單即儘速進場。


第三、若投資人作錯方向,股價不跌反漲,慘遭軋空,停損點為第二個高點2%,就必需嚴格執行停損出場,絕不戀棧。


第四、停利點的回補點,區分為三種情況:


1、台股愈殺愈弱,急轉直下,停利點在接近1點25分尾盤前回補即可。


2、假設台股開始走弱,但持有的空單未下跌,建議獲利3%回補。


3、若持股有的空單個股的5分鐘K線爆量留上影線時,亦可快速回補。


第五、謹記獲利3%出場原則,勝率頗高。


證交所也提醒,雙向現股當沖上路第一天,就遇上台股除權息旺季,避免停止過戶日遇到停資停券,恐發生當日沖銷券差借券若未完成還券情形,訂出停止過戶日開始前五個營業日將暫停先賣後買現股當沖。


根據統計,30日暫停先賣後買當日沖銷交易標的共有11檔,包括台塑、永大、台玻、豐興、台達電、藍天、創見、台灣大、台塑化、統一實、信義。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巴克萊涉「暗池交易」 再陷醜聞












巴克萊執行長詹金斯

彭博資訊


巴克萊(Barclays)遭美國指控誤導客戶投資「暗池交易」(dark pool)、粉飾其高頻交易角色,已犯下系統性詐欺,使得積極從Libor醜聞重振旗鼓的這家投資銀行再受打擊。

紐約州檢察長施耐德曼(Eric Schneiderman)25日向巴克萊提出民事訴訟,指控巴克萊為了提振私人交易平台的營收,欺騙客戶在旗下匿名買賣股票的暗池交易平台交易,並給投資人誤導的資訊。


根據訴訟文件,巴克萊最近一次的誤導模式與不實陳述發生在4月,受害者包括管理多檔鉅額退休基金的大型投資機構。


巴克萊如果獲判有罪,將會面臨數千萬英鎊以上的鉅額罰款、賠償與進一步的官司。


在Libor醜聞後一肩挑起執行長大任的詹金斯(Antony Jenkins ),曾經誓言要整頓巴克萊的風氣,重拾誠信價值與形象,如今巴克萊在他的領導之下卻再度面臨了詐欺的指控,使他的整頓計畫蒙上了一層陰影。


這是執行長詹金斯從2012年8月上任以來第一樁非法行為的指控,拖累巴克萊股價應聲重挫,創下了他任期之內最大的跌幅,不但使得該公司因為暗池交易而形象受損,也破壞了詹金斯藉著股票事業讓投資銀行部門一直以來為轉虧為盈所作的努力。


SVM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麥克林說:「詹金斯的可信度已經流失,沒有達成誓言改造的文化。他未來的行動將會備受檢視。」


詹金斯在26日致函給員工說:「這件官司代表了『嚴重訴訟』,指控我們犯下嚴重的缺失,未能實踐自我價值,也沒有能夠實現我們試著營造的巴克萊公司風氣。」


他說:「我無法忍受客戶有遭到欺騙或是誤導的任何情況,一旦發現將會嚴厲的懲處。」


巴克萊發言人則表示,該公司將會與施耐德曼辦公室一起合作,並著手進行內部的調查。














圖/經濟日報提供


巴克萊執行長詹金斯 / 彭博資訊 / 圖/經濟日報提供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