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山資通訊科技論壇,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演講「由資通訊發展趨看台灣創新創業契機」專題。 記者黃義書/攝影 |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昨(20)日表示,在後個人電腦(PC)時代產業遊戲規則重組,台廠過去錯失兩個良機,而今在物聯網的時代則迎來三大機會,透過硬體創新驅動,機會將集中在雲端運算、即時通訊與巨量資料服務方面。
蔡清彥昨日在玉山資通訊科技論壇表示,觀察2005至2013年,台廠面對典範轉移錯失兩大良機。第一在習慣於Wintel的個人電腦模式,未即時抓到智慧終端契機;第二則在網際網路及行動網路崛起,雖有蕃薯藤、Pchome、KKbox等,但皆未走出台灣市場,反而是阿里巴巴等率先崛起。
蔡清彥指出,當物聯網時代來臨,隨全球4G布建完成、感應器、App、產業領域知識建置到位等,台廠面對硬體驅動創新,加上系統整合與服務連結將帶動雲端運算、即時通訊與巨量資料服務創新事業的新機會,並影響人類生活。
中磊總經理王煒說,物聯網兩大前提在「雲」與「端」,應用服務則讓使用者從虛擬世界回到現實世界,「誰付錢」是商業模式能否續存的考驗。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暨鈺創董事長盧超群則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已是世界第一,產值今年將突破2兆元,當物聯網時代來臨,所有新開發智慧電子裝置都需要台灣夥伴,可以說硬體製造是台廠的最強項。
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指出,就電信商角度,裝置聯網的數量膨脹與行動通訊技術演進,帶動市場需求。
遠傳總經理李彬指出,電信業最大挑戰在「提升用戶使用經驗」,在物聯網時代,要能成功則有賴電信通訊服務整合,製造後還需要搭配貼近客戶的通訊服務。
|
| 圖/經濟日報提供 |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