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薩夫特專欄/歐元不紅 美國頭大了


歐元長久來因各國央行買進做為外匯存底貨幣而受惠,如今這股支撐力道可能消退,甚至逆轉。


倘若如此,歐元的貶值壓力可能大增,而極力避免歐洲陷入2008年來第三度衰退的歐洲央行將因此獲得莫大助益。


全球央行規模逾12兆美元的外匯存底是設定貨幣價位的一股龐大力量,同時對調節貨幣與經濟政策有重大影響。


全球央行外匯存底在過去15年大幅成長,尤其是中國的外匯存底迄今暴增至接近4兆美元。理由很簡單,當你用美元做出口生意獲利後就會擁有美元,帶來經常帳順差。美元占87%的匯兌,凸顯其做為國際貿易工具的驚人主導地位。


避險基金SLJ Macro Partners共同創辦人任永力指出,上述情況對美元形成貶值壓力,原因是各國央行接著尋求將外匯存底多元化,以避免美元風險。歐元原是受惠者,至少歐元區危機爆發前是如此。


雖然歐元占央行外匯存底比率在2008年至2011年期間下滑,但主因是幣值走貶,而非操作之故。但情勢可能正在改變。


任永力與同事佛萊瑞向客戶表示:「對照2009年之前的型態,央行停止累積歐元儲備的程度已超越原先必須抵銷歐元/美元的匯價變動。」「未來的風險可能是央行徹底出脫歐元。」


目前雖然歐元區官員可能會畏懼各國央行正在撤出歐元準備的任何說法,然而這似乎不太可能是正在發生的事。但如果歐洲央行未來難以端出足夠的刺激政策,上述情況就會發生。全球央行減少買進歐元做為準備金,將至少對歐元區極有助益。


目前已有跡象顯示,民間投資人看壞歐元,這導致歐元匯率已從7月時的1歐元兌1.36美元,如今貶值至1.26美元。


由於過去15年推升準備金大增的新興國家見到國內經濟改變,歐元也可能因此受創,美元則會受惠。


不只因為中國已表示打算減少累積外匯存底,許多人更預期這個可稱為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正從出口為主的經濟轉型為以消費為主。


上述轉型過程或許也會發生在其他新興市場,這意味央行準備金的強勁成長可能會減緩,甚至開始下滑。


任永力還指出,中國投資人將輸出資金,如果獲允,將降低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存底。


我們認為整個過程將減緩或逆轉,接著我們應預期美元會升值,而日圓、英鎊與歐元會貶值。


這對歐洲央行當然是利多,卻可能讓美國聯準會頭疼不已。美元升值將削弱世界對美國出口產品的需求,降低進口物資的通膨壓力。若美國經濟表現良好則無妨,但如果經濟減緩,升值將引發問題。


(作者James Saft是路透專欄作家)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