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政府「拚加薪」的根本之道


行政院長江宜樺近期要求跨部會研議為台灣人民加薪策略。江揆要求跨部會做好三件事,一是摸清楚這十多年來,台灣薪資原地踏步的根源;二是與國外相比,台灣的「凍薪」問題是否為獨有現象;第三是在政府現有加薪工具中,如何增列其他做法。行政院即將端出的「加薪組合拳」,也頗令外界期待。


與過去幾任閣揆相較,江揆願意從歷史及國際比較,務實找出台灣「凍薪」根源,以便祭出有效工具,值得肯定。不過,江揆必須體認到,近年來,國內雇主的「非薪資報酬」負擔,已站上歷史新高,除非景氣大幅好轉、業者獲利大幅改善,否則就算政府使出再多的胡蘿蔔與棍棒,凍薪現象還是不容易消融。


目前政府實施中的加薪工具,包括金管會推出「台灣高薪100」指數,協助投資人辨識樂意與員工分享獲利的上市公司;經濟部的科專計畫及勞動部標案,均會考核受補助與投標企業,是否為員工加薪;立院也正在討論「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修正案,將針對為員工加薪的中小企業,提供「加成減稅」待遇。


至於其他未來可能上路的工具,還有經濟部將推動公司法第235條之1修正案,明訂未來企業只要有獲利,就一定要分紅的強制條款。另外,一些像是要求企業充分揭露薪資資訊,或由政府適度補貼雇主勞健保等建議,也都由跨部會討論中。


相較過去幾任閣揆,江揆所處的時空,讓他有不得不積極謀劃加薪組合拳的理由。這些理由包括,在太陽花學運後,「分配正義」已深植民心,政府如不努力縮減勞資及各個世代間的分配落差,只會加深社會鴻溝,也會讓政府想推動的各種「拚經濟」政策,容易被貼上只對資本家有利的標籤,造成施政困難。


正如《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所說,一旦政府未能改善財富累積於少數人之手情況,社會將發生動亂。今年正逢九合一大選,後年台灣還有2016年總統大選,從政治權謀角度想,台灣不僅亂不得,執政黨此刻不討好選民,更待何時?


不過,江揆必須體認到,鼓勵企業加薪,必須考量企業負載力,否則容易「殺雞取卵」。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去年國人的「非薪資報酬」占整體薪資報酬比重,已上升至13.85%,創歷史新高。這說明,台灣的勞動報酬結構正在改變,當雇主的勞健保、退休金負擔愈來愈沉重,除非企業獲利驚人,否則很難逼迫企業繳出讓人滿意的加薪成果。


政府與其想方設法創造加薪工具,不如回歸基本面,好好設想怎樣提升企業加薪能力,及強化員工賺取加薪機會的能耐。從總體面來看,當景氣繁榮時,企業願意分配給勞工的報酬通常會增加,意即景氣與薪資存在連動關係;從個體面來看,員工能否賺取高薪,除了與自身能力、工作時間有關外,也與產業型態、公司規模與地域差別有關。


換言之,政府的「拚加薪」課題,其實也是在問,政府有沒有能力再創台灣經濟奇蹟?有沒有辦法讓產業提升附加價值,創造更多高薪的產業與工作機會?而台灣人民是不是配備足夠的知識、技能與跨國移動的能力,準備迎接一份高薪的工作?


網路鄉民常說:「只出得起香蕉的公司,絕對只請得起猴子。」政府督促企業拿出比香蕉更好的待遇時,也必須想想,怎樣讓台灣的產業與企業都能變成大金剛。台灣的經濟困境與競爭力問題,不先對症下藥,就很難奢求企業幫忙,讓員工也能過上足夠滋潤的富裕生活。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