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大陸今年超美國 成全球最大經濟體














圖/經濟日報提供


世界銀行國際比較計畫(ICP)公布,美國瀕臨喪失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今年就可能落在中國之後,比預期時間早。


美國自1872年超越英國之後,一直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大多數經濟學家原本預估,中國經濟將在2019年超越美國。ICP是全球最權威的統計單位,對各國的統計廣受政府和民間引用,這是ICP自2005年來首度更新這項數據。


ICP的報告說,美國在2011年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但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中國經濟規模已緊追在後。


ICP在2005年時估計中國經濟規模只有美國的43%,但因為採取PPP新計算方法,加上中國經濟成長速度遠比美國快,使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在2011年達到美國GDP的87%。


ICP認為,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實際生活成本,是比較經濟體最好的方式,優於使用波動較大的貨幣匯率。


若根據匯率計算,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美國2012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為16.2兆美元,中國則為8.2兆美元。


IMF預估中國經濟從2011年到2014年將成長24%,而美國經濟將只成長7.6%,因此若以PPP計算,中國經濟規模今年就可能超越美國。


另外,根據ICP計算,台灣以PPP計算的人均支出達3萬9,059美元,超過日本的3萬4,262美元,和南韓的2萬9,035 美元。台灣的相對價格指數(price level index)是66.1 ,日本則高達173.6,南韓為99.4,顯示台灣物價相對便宜。


ICP的新算法使全球經濟版圖大幅改觀,提高了大型中等所得國家的重要性。


新聞辭典》購買力平價


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是根據各國不同價格水準計算出的貨幣間等值係數,以排除匯率與物價影響,用來反映和比較各國的國內生產毛額。相較於透過匯率換算國際通用貨幣(美元)計算方式,PPP可以避免匯率受投機炒作、央行干預因素影響,無法充分反映貨幣價值的缺點。


 / 圖/經濟日報提供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