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經濟成長大餅 勞工沒吃到


依主計總處統計,近20年來,企業盈餘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穩步攀升,勞工薪資比重卻一路下滑,薪資長年凍漲甚至倒退,勞工收入與經濟成長明顯脫勾,經濟成長果實看得到卻吃不到。














圖/經濟日報提供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受僱人員報酬占比下滑有多重因素,主要原因在於近年來產業大量外移,就業機會移轉至海外,降低國內就業機會,影響整體受僱人員的報酬。


主計總處官員不諱言目前國內的確存在資本分配不均問題,且數十年來狀況逐漸惡化。


這名官員說,要如何扭轉這樣的現象,需仰賴政府政策引導,建立機制改善。


GDP分配面結構共分四大項目,分別為間接稅淨額、固定資本消耗、受僱人員報酬,營業盈餘。其中受僱人員報酬代表的就是勞工獲得的報酬總額,營業盈餘則包含租金、利息、股利及保留盈餘,背後受益者就是企業大股東。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在90年代前期,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均逾五成,也就是經濟成長這塊大餅勞工至少可以吃到一半,然而1996年以後,受僱人員報酬占比再也跨不過五成關卡,長期趨勢一路下滑。2012年僅剩46.1%。


相較之下,企業的營業盈餘占GDP比重卻由1992年歷史低點的29.3%,逐步向上攀升,占比維持三成之上,2012年是32.98%。


兩相對照,這20年來,受僱人員報酬占比共下滑5.5個百分點,營業盈餘卻增加了3.7個百分點,意思就是,每年經濟成長果實越來越多是落入企業大股東的口袋,而非受薪階層,亦即少數人享有了多數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若以實質金額計算,台灣過去20年來,國內生產毛額由5.5兆成長至14兆,成長2.55倍,但受僱人員報酬總額卻只成長2.27倍,顯然低於經濟成長腳步。


但同樣20年,企業營業盈餘卻是由1.6兆增至4.6兆,增加2.86倍,成長率勝過經濟成長,這代表企業不是沒能力替勞工加薪,而是沒有意願加薪。


 / 圖/經濟日報提供 / 圖/經濟日報提供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