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張善政:台灣誕生第四家品牌 難












圖/經濟日報提供



科技部長張善政昨(20)日表示,不論是品牌業者或是代工業者都要重視創新,台灣就有不少企業對企業(B2B)業者靠著技術與口碑行銷,成為業內知名品牌。他鼓勵國內有志發展品牌的B2B業者,仿效「Intel inside 」模式,或是直接併購品牌,避免落入「無止盡燒金」的單行道。


外界解讀,他所謂的B2B業者,指的是非直接銷售給終端消費者的品牌,而是類似我國晶圓代工業者台積電、電子代工廠商鴻海和廣達等,具有高階代工製造能力的公司。


張善政日前接受媒體專訪,因一席「台灣科技業要不要繼續打品牌戰,是個大問號」說法,引發網友砲轟他「重代工、輕品牌」,還有網友建議他改當「代工部長」。他昨天還原當日說法,仍略帶沮喪地說,他無意褒貶代工、品牌業者孰優孰劣,只是持平提出觀察。


張善政表示,他當日要表達的一個重點是創新,「創新不一定要與台灣品牌行銷全世界劃上等號」,意即,不是每一家科技業者最後都一定要發展出消費性品牌,才叫創新。有些技術含量很高的B2B業者透過口碑行銷,也能像Intel inside一樣,在專業圈子享有盛名。


他坦言,在台灣相繼誕生宏達電、華碩與宏碁等三家國際知名品牌後,要誕生第四家有點難,「並不是說台灣打不出來,」而是經營消費性品牌,業者必須長期忍受一條沒有回頭路的燒金戰,且難以預測「回報日」,是不是有這麼多具前瞻視野的業者,願意忍受這些?


他還說,打品牌需要靈活戰略,業者或許不一定要以全球市場為目標,可改打東南亞或大陸等區域市場;又或者業者可以群策群力,以集體戰攻城掠地。另外,一些像是鴻海等實力業者也可發動併購戰,直接買下國際品牌,「併購後如何繼續維持品牌形象,這又是另外一課了。」


他強調,自己無意「唱衰」科技業者發展品牌,B2C業者走得辛苦,但如果有人願意繼續投入,他也很歡迎。至於發展品牌空間多一點的B2B業者,也許現在就可從長規劃。


他舉例,去年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李祖德旗下的環瑞,就併購瑞士一家知名的X光機品牌,不僅回台上興櫃,還把研發部門移回台灣,成為一家「瑞士皮、台灣骨」的國際品牌,就是堅實技術業者做併購的不錯案例。


圖/經濟日報提供 /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