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歐尼爾專欄/世界盃 不是經濟復甦特效藥


對全球數億人口而言,足球是最重要的運動,每四年一次的世界盃則是最重要的運動賽事。奧運固然也很重要,但奧運比賽項目不止一個、不只一個冠軍,所以我不把它算在內。


本屆世界盃的主辦國是巴西,這讓我這種以分析經濟為業的足球迷想到一個有趣問題。拿下世界盃冠軍是一件大事,向來被視為能提振一國經濟,特別是主辦國拿下冠軍時。巴西可以理直氣壯自稱為最成功的足球國,今年很有機會贏得第六座世界盃冠軍。如果再次拿下冠軍,巴西陷入困境的經濟將獲得提振,但如果成績很糟,巴西人的心情將大受打擊。


巴西經濟如果要恢復活力,勢必需要一些催化劑。巴西已不能依靠過去十年帶動經濟成長的商品榮景,總統羅塞芙10 月將爭取連任,但她已不像過去那樣受歡迎。巴西政府須鬆綁對企業的限制、公部門須停止排擠民營企業。


為了讓經濟以每年4%到5%的速度成長,巴西很需要民間投資,但這類改革需要選民的信心及政治資本才能推動,贏得世界盃冠軍可望提供這兩項要素。


當然,拿下世界盃冠軍不必然對經濟有益。世界盃是主辦國向全球投資人展示魅力的時機,此時留下的印象可能印在他們的腦海裡。我記得2002年南韓意外打進準決賽時,整個首爾都被漆上紅色;1998年法國贏得冠軍時,法國人在香榭麗舍大道大肆慶祝;2006年世界盃比賽期間,主辦國德國感覺充滿生氣。


2002年世界盃在南韓舉辦時,很多人都在討論南韓能獲得的經濟效益,但我事後沒看到太多這類跡象。法國1998年拿下冠軍被視為經濟復甦的前兆,但事後法國經濟未見起色。德國2006年舉辦世界盃後的經濟表現相對較好,但外界期待的文化改變也沒發生。


除了巴西外,最被看好的球隊依序是阿根廷、德國和西班牙。值得一提的是,歷來在拉丁美洲舉行的世界盃都由拉美國家掄元。


四支最被看好的球隊中,如果談到對經濟的提振,阿根廷和西班牙需要奪冠可能更甚於巴西。問題是,阿根廷如果贏球,該國政治精英可能視為堅持其非正統政策的機會,反而可能讓該國經濟更加衰頹。


西班牙四年前在南非奪冠,因此應該很清楚足球的成功不見得預示經濟復甦。不過,四年後的今天,西國經濟終於出現扭轉頹勢的跡象,我有預感未來兩年的表現將讓投資人喜出望外。我也相信,如果可以選擇,西班牙寧可選擇經濟成功,不要世界盃勝利。


歐洲球隊從未在拉美舉行的世界盃奪冠,但德國今年很有可能打破這項紀錄。如果真的發生,德國的士氣將大受鼓舞,並因而願意承擔更多歐洲經濟與政治的領導責任。每隔四年,你可以做做夢無妨。


(作者Jim O'Neill是前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編譯林文彬、吳國卿)


※延伸閱讀》

‧ 專題/開踢倒數計時 世足賽完全攻略!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