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外資炒作匯市,中央銀行專案金檢重拳出擊。中央銀行昨(22)日罕見大動作召開記者會表示,抓到今年頭一起外資炒匯案件,該外資可能遭到註銷外國機構投資人(FINI)登記的重罰。
央行官員表示,這是今年第一起外資炒匯被查獲的案件,過去也有類似案例,只是情節不同。近日不少產業大老如正崴董事長郭台強等人疾呼,新台幣匯率應貶值以提振出口競爭力,央行這次主動宣稱查獲炒匯案件,警告意味濃厚,同時也向外界宣示,央行有心整頓外匯市場,並已採取具體動作,積極打擊炒匯熱錢,就是為了減輕新台幣升值壓力。
央行外匯局副局長顏輝煌昨日指出,央行查獲的炒匯外資,今年才剛成立,匯入台灣後從未買過股票,握有資金三、四天後便轉手匯出,大賺新台幣升值匯差。
外資匯入始終不買股票,被央行看穿手腳,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宣布將予以嚴懲,頗有殺雞儆猴的意味。
央行表示,這家外資的「劣行」早已被盯上。央行三番兩次呼籲外資應落實買賣有價證券,這家外資卻屢勸不聽。因此,央行認定這家外資以投資國內證券之名,行炒作匯率之實,以「華僑及外國人投資證券管理辦法」第11條規定,移送給金管會處理。按照該管理辦法,這家外資最嚴重罰責,將面對被註銷登記的懲處,未來再也不能在台投資。
央行官員表示,這家外資將資金存放在保管行進行炒匯,保管行依照規定須誠實申報,旗下外資客戶涉嫌炒匯,保管銀行也會遭到處分,但央行始終不肯透露是哪家保管行,只表示是滙豐、花旗、美國、道富、渣打等五大保管行之一。
央行數套劇本 密切監控
美國量化寬鬆(QE)暫緩退場,資金大舉流向韓國與台灣,助長新台幣升勢。為防堵外資在台興風作浪,央行擬定數套劇本應變,除要求銀行落實外匯大額通報機制外,也明定外資購買固定收益商品,不得超過匯入資金的三成,增加外資炒匯的難度。
官員表示,外資在匯市短期進出時,央行會密切監控該筆資金,是否確實投入購買國內有價證券。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