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彭博資訊專欄/隔牆耳 傷了自由賠了經濟


不知史家未來會不會說,美國國安局熱中監聽,嚴重傷害美國在資訊時代的領導地位,也扼殺建立真正全球化網際網路的機會?


歐洲議會部分議員已提出有關隱私的立法草案,規定除非獲得允許,不得將歐盟內部的資訊轉交非歐盟國家。提案者並已修改美國此前遊說反對的內文,同時加重罰則。


他們自有理由。法國世界報報導,美國國安局曾在30天內,監聽法國境內7,000萬通電話。德國總理梅克爾也未倖免。她得知手機通話遭到竊聽後,指責美國總統歐巴馬傷害兩國的互信並侵犯隱私。


癥結是,領導人不正是電子監聽的最佳目標?國與國之間又有什麼真正的共通利益?


這種政治現實,讓各國不得不權衡監聽友邦領導人的利弊得失。國安局監聽梅克爾的手機之前,白宮應有人想到,在前東德祕密警察監控下成長、如今是美國堅定盟友的梅克爾會有何感受。同樣的算計,可能就不適用於迄今未與美國建立同等友善關係的巴西總統羅塞芙。


遺憾的是,國安局的監聽不只構成冒犯。有關美國科技業者配合情報機構的指控,已使業者的生意蒙上陰影。據估計,單單國安局一個監聽計畫曝光,美國雲端資訊產業在2016年以前可能就因此賠上350億美元;根據另一項估計,資訊科技產業潛在的營收損失高達1,800億美元。


思科(全球最大網路設備製造商)和賽門鐵克(全球最大電腦安全軟體製造商)在內的美國業者,近半數營收來自海外,競爭同業想必不會吝於藉此大作文章來加深客戶疑慮。國安局監聽活動可能還會使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跨大西洋貿易協定談判增加變數。


國安局的行為也會對網路的多元開放基礎構成更嚴重的威脅。巴西政府最近要求巴西企業就地儲存資訊,交由各主管機關納管。如此足以妨礙國際貿易,也導致網路支離破碎。俄羅斯、中國大陸、沙烏地阿拉伯與部分專制國家去年一致同意加強各國的「網路管理」,澳洲、加拿大、英國與美國拒絕簽署該協議。


不用說,俄國與部分國家會拿國安局監聽曝光,為自己的管制措施辯護。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大談網路自由之際,國安局大舉監聽,形成莫大的諷刺。


走出此一外交死胡同的方法是:讓公眾熱烈討論,同時加強制衡。比成立監聽計畫檢討委員會妥當的做法是,立法允許科技業者公布美國政府要求他們交出客戶資訊的內情,以維護業者在海外的公信力。


部分國會議員正斟酌此構想的可行性,同時考慮限制監聽範圍,並加強負責監聽計畫的祕密法院職能。美國決策者現在就可以做的是:坦白解釋這樣的計畫如何使這個世界更安全。 (作者是彭博資訊編輯群/編譯陳世欽)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