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國際開發銀行之爭 台灣何在?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及南非等五國日前宣布將成立金磚五國的新開發銀行,初步啟動資金規模為500億美元,旨在為發展中國家的基礎建設項目提供資金;另外,也將成立應急儲備基金,規模為1,000億美元,用於金磚國家因應金融突發事件,提供援助以穩定經濟。


消息一出,各種評論躍於媒體,有人認為這是對美國、歐盟西方已發開國家主導世界秩序的不滿,而要求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事務中有更大的發言權;也有人認為這是想PK世界銀行(WB)及國際貨幣基金(IMF);甚至有人以為這是中國版新世界銀行,世界即將有新盟主誕生。


不過,務實理性來想,以目前國際開發銀行及基金的運作能力、規模及參與國,金磚開發銀行及儲備基金都難及世界銀行與IMF項背。目前世界銀行資產規模雖然只有1,882億美元,但提供貸款金額已高達5,000億美元以上,單單今年就預計借出的610億美元,這與金磚開發銀行,在未來10年中,每年可借出34億美元資金規模相比,超出甚遠。而在IMF的部分就更不必說了,IMF目前資金規模達6,700億美元,想以金磚儲備基金取代IMF,先別說規模大小,連規模表達都還得以「美元」來說明,原因無他,因為金磚五國貨幣都均非國際流通貨幣。


因此才有中國大陸學者務實認為,金磚開發銀行及儲備基金的理性選擇,應該是利用金磚銀行的低廉資金改善本國的基礎設施,利用應急基金的保障防範金融風險,同時盡力提高自己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話語權。也就是說,金磚銀行與基金應是彌補世界銀行及IMF的不足,才能凸顯其存在的價值與貢獻。


在金磚開發銀行及儲備基金宣布的同時,另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也正如火如荼的籌設中,亞投行係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出席APEC峰會,首訪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時,提出的構想,主要宗旨為籌措亞洲基礎設施財源,後續將投資中國大陸連通中亞、中東至歐洲「新絲綢之路」的鐵道、公路、機場等基建,也因此引起許多亞洲國家的興趣。


但在成員招募上,亞洲經濟大國日本以亞投行與現有的亞洲開發銀行分工不清為由沒有答應,韓國也因美國警告而猶豫。


日本的拒絕加入與美國的反對,就是認定亞投行是中國大陸為抗衡日、美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欲強行瓦解現有秩序而設,美國對於金磚銀行的歡迎態度及對亞投行的反對行動,當然是因為亞投行一旦成立,影響力不容小覷,相較於金磚銀行目標的模糊與分散,大概起不了什麼關鍵性的戰略作用,但相反地,亞投行的目標及範圍非常明確,1,000億美元的資金規模,也足以與亞洲開發銀行的1,650億美元相比擬。


同時,在亞洲許多國家的確有基礎建設資金需求,而供應端包括韓國等,也希望透過亞投行提高影響力及獲得基礎建設輸出商機。


目前韓國是全球營建輸出最多的國家,一年金額高達200億美元以上,如果再能透過亞投行的影響力,不僅可以平衡或追近日本在亞洲金融的影響力,也可以獲致更大基建商機。事實上,除了透過國際金融組織外,日、中、韓等也以不同「政府開發援助」(ODA) 的形式,提高在亞洲的影響力。


那我們台灣呢?先別說透過國際金融組織的困難,個別ODA的部分,過去還有透過基建、農技協助他國,也有APEC下的數位機會中心(AODC)計畫。但現在,大家只看到,宗教團體的救災救貧,卻看不到政府的跨國布局策略與行動,台商當然只能單打獨鬥、自謀生路。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