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台灣經濟的機會、威脅與風險


【2015挑戰與突破 系列五之一】


走過紛亂的一年,2015年的台灣經濟充滿了機會,但也布滿威脅與風險,如何接受挑戰,突破困境,考驗政府、企業和台灣所有人。本報從今天起從總體面、國際經濟、大陸經濟、產業轉型等發展趨勢,一系列探討台灣如何迎接挑戰,並提出突破之道。展望今年的台灣經濟,當然需要了解相關趨勢的發展。


趨勢一、中國的影響最須關注。就機會來說,IMF預測今年中國以購買力平價衡量的GDP占全球比重將達17.0%,超過美國的16.2%,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應有助台灣的出口表現。但威脅在於,顧問公司IHS預測今年中國軍費支出將超過2,000億美元,與歐盟相當。南海與東海因為有領土的爭議,將成為不安定的地域,去年5月越南的排華風暴,台商不能不防此方面的威脅。


就挑戰而言,中國與台灣之間的互補程度將更為降低,競爭關係則相對提高。此外,中國挾其大國之力,不再只是依靠經驗來累積其技術層次,近年來大力的透過海外購併、投資,快速取得關鍵技術與品牌、重要資源與市場,挑戰台廠的生存空間。《經濟學人》(Economist)預測今年中國外人直接投資(FDI)將正式從淨流入國轉為淨流出國,紅色供應鏈的挑戰將更強烈。


今年中國經濟能否軟著陸是一大風險。《新聞周刊》(Newsweek)指出,目前尚未圓「中國夢」的貧窮人口約5億人,加上近年中國城鎮化成長速度放緩,壓抑城鎮就業人口成長,恐影響社會安定,也顯示中國經濟存在超乎預期的風險。一旦在政策調控上稍有不慎,出現硬著陸的風險及衝擊,台灣皆應預擬應變措施。


趨勢二、產業發展是台灣的經濟命脈。今年台灣科技產業的機會在於物聯網、穿戴式裝置、雲端等多元化的發展。此外,過往由於韓系手持行動裝置垂直整合程度高,台廠很難從中受惠;不過,隨著與台廠關係密切的中系廠崛起,韓系廠出貨市占率下滑,應有助台廠供應鏈穩健成長。


手持行動裝置市場逐漸成熟是今年台灣電子產業的威脅。近年來消費者偏愛智慧型手機與手持行動裝置,支撐了台灣電子產業的成長;然而,2013年起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大增,反映市場漸趨飽和,競爭性提高,平均售價相應下跌,不利台灣相關產業維持過去的出口成長率。台廠要如何平衡獲利與市占率,將是一大難題。


找尋軟實力是台灣電子產業的一大挑戰。


阿里巴巴與小米機是去年華人電子產業的兩大亮點,它們證實了軟硬實力結合的重要性。過去台灣側重硬體製造,在軟體與電子商務的競爭力仍有待加強。近年來,從蘋果公司攫取逾半智慧型手機獲利,至阿里巴巴在十年的時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業者,以及小米機用一年的時間衝上僅次於蘋果、三星的全球第三大手機製造商的實例可知,如何透過網路,並結合硬體的創新,創建一個難以替代的生態體系,是電子產業的未來趨勢,也是台灣未來必須融入的發展方向。


電子產業版塊的轉移則會對台灣帶來風險。首先,去年下半年因微軟公司停止更新XP作業系統,引領一波個人電腦換機潮,讓台灣電腦產業重見較高的成長。但手持行動裝置的崛起,消費者對於個人電腦需求減弱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今年台灣電腦產業必須透過產業轉型與創新重燃生機;其次,去年台灣電子產業能穩健成長,加大螢幕尺寸的iPhone 6引發的換機潮功不可沒。當今年出現換機退潮現象時,勢將牽動台灣電子產業的成長動能。


以上僅就與台灣經濟關係最密切的中國因素及電子產業前景,探討其相關的機會、威脅、挑戰與風險。更周延的考量因子當然不止於此。期待台灣各界能夠創造出更上一層樓的產業新局,讓經濟即使面對波瀾的情況下,仍能穩健前行。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