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9日 星期六

亞洲泡麵商 「跨界」拚獲利


金融時報報導,鑒於低價泡麵銷售陷入停滯,新興亞洲的泡麵製造商積極擴展「高階」市場,或跨足獲利更高的飲料和零食等市場,希望有助提振營收。


熱量高、營養價值低的泡麵最低可賣到0.1美元,加上方便煮食,已成為亞洲逾10億人口的主食,也是康師傅、統一與印尼的Indofood等業者的金雞母。泡麵市場規模達330億美元。














圖/經濟日報提供


聯合利華與雀巢等全球消費者產品製造商,已在從洗髮精到冰淇淋等產品祭出「高端化」策略,亞洲麵食製造商為了吸引顧客購買更昂貴且或獲利較高的麵食產品,也紛紛效法。


去年聯合利華併購澳洲頂級茶商T2,以便與旗下品牌立頓(Lipton)的大眾市場相互補強,並出售旗下多個表現不佳的品牌。


亞洲麵食製造商紛紛與日本朝日與當地的百事瓶裝廠業者成立合資企業,跨足獲利更高的軟性飲料與零嘴事業,並善用在中國與印尼打造的既有經銷網。中國與印尼分別為全球最大與第四大人口國。


過去20年來,亞洲泡麵革命已協助康師傅、統一等台灣製造商與Indofood的創辦人與家族晉升為億萬富豪。


隨著全球兩大泡麵消費國中國與印尼的平價泡麵市場飽和,這些製造商也加速生產高價值產品,推出更多從異國口味到方便杯麵等拆開即可食的產品。


不過,麵食製造商也面對小麥與其他原物料價格攀漲,以及亞洲新興中產階級捨棄零食、轉向更健康選擇的挑戰;這種趨勢已在歐洲與美國市場成形。


雅加達CIMB公司研究主管杜谷說,印尼人對麵食的消費量比南韓以外的其他國家大,恐怕已無更多胃納;隨著麵食量成長減速,應該推升價值成長,鼓勵民眾購買高階產品。


Berstein的資料顯示,中國泡麵銷售年成長率從2012年的12%下滑至2013年的3%。銷售減少的主因是人口結構。


 / 圖/經濟日報提供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