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沈國榮老先覺 「高門檻」擋下追兵











和大董事長沈國榮。

記者許正宏/攝影

2009年時,和大才剛砸錢投入新工廠,就碰上金融海嘯,幾乎所有訂單都被客戶取消,如今公司營收和獲利一路走高,並且成為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的供應商。和大董事長沈國榮表示,經歷產業起伏和環境變化,體認到技術才是企業生存的關鍵。

他回憶,和大原本希望藉由新工廠開出的產能,爭取更多汽車零組件訂單,金融海嘯爆發後,市場需求一夕之間盪到谷底、降到冰點,在資金壓力下,公司陷入成立以來的最大考驗,當時為了資金周轉,每天過的膽顫心驚。


幾年過去,和大不只存活下來、把虧損弭平,隨著汽車業景氣逐漸回復,原先的小客戶變成大公司,憑藉著高門檻的零組件技術,公司營收、獲利一路走高,成為美國三大車廠、德國大型汽車集團,甚至是電動車廠Tesla的重要零組件供應商。


今年10月時,Tesla傳出火燒車事件,那時候Tesla股價太跌、概念股連帶青筍筍、全球投資人對於電動車前景疑慮升高,同一時間,Tesla在美國加州Tesla汽車Fremont廠舉行供應商大會,沈國榮與其他零組件廠均受邀前往,討論明年產銷計畫。


在供應商大會上,絕大部分供應商都緊張的問著火燒車相關問題、擔心不利電動車前景,但在事業上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沈國榮,卻是淡定以對。事隔多月,沈國榮透露,其實他心裡真正關心的問題是:當電動車加速到時速75英哩以上時,再加速的空間有多大。


為什麼當眾人對Tesla前景感到疑慮時,沈國榮卻老神在在?他認為,企業經營有盛有衰,大環境有起有落,但核心技術才是公司競爭力的根本,對企業而言,只要維持足夠的競爭力,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他說,80年來未見的金融危機,美國三大汽車廠同時間發生營運困難,這種百年難得一次的考驗,和大都通過了,只要抓對方向、看準趨勢,不必過於擔心短期的波折。


和大企業競爭力在於客戶關係以及技術水準,沈國榮表示,公司藉由客戶的牽線與本身的技術能力,使供貨對象從大陸自主品牌車廠擴及國際級大廠供應鏈,驗證台灣汽車零組件產業只要做好準備、機會來了,就能成功變身。


去年和大工業的第一大客戶為BorgWarner公司,和大透過BorgWarner公司供貨給福特汽車(Ford)、克萊斯勒汽車(Chrysler)、通用汽車(GM)、本田汽車(Honda)、現代汽車(HYUNDAI)、起亞汽車(KIA)等;至於打入Tesla與TOYOTA的供應鏈,同樣也是透過BorgWarner。


和大第二大客戶為Punch公司,主要產品為CVT無段自動變速箱,供貨大陸長城汽車、吉利汽車、東南汽車、海馬汽車、比亞迪汽車(BYD)、馬來西亞Proton汽車。


和大董事長沈國榮。 / 記者許正宏/攝影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