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資金行情時代逐漸落幕


中央銀行本周四召開理監事會議,總裁彭淮南在記者會指出,資金不會等到美國聯準會(Fed)正式升息才開始移動,最近已經開始出現移轉現象。9月以來,台灣、香港、南韓的股票市場都走跌,外資匯出反映在匯市上,導致外匯需求大於供給,拉動美元價格上升。


記得去年8月,由於美國量化寬鬆(QE)將縮減的態勢日趨明顯,美國公債市場呈現贖回潮,以致資金大幅流出美債市場,促使美債殖利率上升,10年期公債殖利率最高一度升至2.905%,是2011年7月後最高水準。在面對投資人贖回壓力、未來美國利率上升趨勢漸明,以及當時亞洲經濟成長動能不振下,國際熱錢紛紛撤離亞洲。自去年6月至8月間,印度盧比及印尼盾對美元貶值超過8%、馬來西亞幣貶4.2%、泰銖貶3.08%、菲律賓披索貶2.4%,就連新加坡幣也貶值1.5%。也因此,當時甚至揣測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是否再起。


當然,實際結果並未發生所謂風暴,主因在於亞洲經濟體質已與1997年不可同日而語,大多數國家的貿易收支差額均呈現反逆為順的現象,也握有相當數額的外匯存底;同時,美國資金流出美債帶來的資金贖回壓力,也只是短期現象,並未發生持續性失血情形。那麼,這次的資金移動結果會如何呢?


這一波的資金移動,與去年成因相近,都是肇因於美國貨幣政策的可能改變;不同的是,去年資金回流是填補短期贖回的缺口,此次卻是因應趨勢的改變,無論聯準會如何謹慎拿捏緊縮分寸,在美國實質經濟確定復甦的態勢下,看來明年已是非升息不可。因此,這波資金回流美國的程度與幅度,雖不會像去年8月那般猛烈,但方向與行動的持續性影響將更深遠。


2008年後,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陸續釋出逾4兆美元貨幣,過去因為美國經濟尚未確認復甦,資金報酬有限,以致大量資金流至亞洲及新興市場;但如今,即使幾乎確定明年升息,但10年期公債殖利率仍低至2.52%,顯示許多資金已不在乎短期報酬而紛紛回流。而且,不只美債,美股道瓊指數雖然在17,000點來回震盪,卻是全球最吸金的市場,阿里巴巴一上市就創造逾2,000億美元的市值,哪個股市能比。別懷疑,美國股市、債市、甚至房市,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國際資金匯集地,這些資金不僅是美國QE回流,還會包括其他國家QE釋放出來的資金。


反觀其他國家,復甦障礙重重,包括歐洲的結構性問題、日本的內外失調、中國的軟著陸等,都無法在短期內解決,只好眼看美國唱獨角戲;更糟的是,美國一旦升息,這些大國及區域的利率政策將面臨兩難抉擇,亦即若跟進升息,形同設下新的復甦障礙,若按兵不動,甚至反向降息,將引發更大資金外流,也不利經濟發展。因此,許多國家近來頻頻降息,就是要換取明年可能被迫升息的空間。


台灣及新興市場的經濟情勢,相對歐、日、中而言雖然較好,但無法完全免除資金外流的挑戰,過去因為資金行情而造成股市不論企業體質、房市無論區位的全面性上漲情形將逐漸落幕,沒有了被扭曲的資金環境,就得開始憑真本事。這現象,實際上已在發酵,房市不同區域及產品的漲跌已不同調,股市也不再齊漲齊跌。


總之,在明年升息前,亞洲各國上自央行、下至企業及投資人都有得忙,央行得忙著應付資金移動而可能產生的金融波動,投資人也得忙著重新檢視投資組合及布新局,企業則得認知靠政府撒錢過好日子的時代已不再,拿不出真本事而被淘汰,就不要再怨天尤人了。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