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誰是下一個矽谷?全球八聚落 放膽追夢


這是一場科技界的飢餓遊戲,官方打造夢幻硬體設備,等待創投家的賈伯斯二世現身,想奪得聖杯只有放手一搏…


全球各國為複製美國矽谷創新動力,將其轉為經濟助力,紛紛建立新創公司方案,力圖建立科技樞紐,急著找出成功孕育創新的要素。本報根據「MIT科技評論」期刊與新創企業基因公司的資料,評選全球八大創新聚落,探討這些聚落的發展及重要個案或人物。
















全球各地眼見美國矽谷創新動力為經濟帶來的助力,都已建立新創公司方案,力圖建立科技樞紐,同時急著找出成功孕育創新的要素。


本報根據「MIT科技評論」期刊以及新創企業基因公司(Startup Genome)的資料,評選全球八大創新聚落,探討這些聚落的發展及重要個案或人物。


這些聚落包括美國矽巷、波士頓、以色列及倫敦科技城等。


這些地區已支出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 希望在企業、資源、優勢、觀念、人才、機會和偶然等要素交織的網絡中,觸及關鍵大眾,成為下個矽谷。俄羅斯投資25億美元於莫斯科的科爾科沃科技城,打造集大學、科技園區和基金會於一體的創新樞紐。


成就科技聚落的原因不一而足。創新重鎮顯然須接近人才和新觀念的聚集地。例如Atlas創投公司主管佛米拉每周造訪麻省理工學院(MIT)所在的波士頓好幾次,試圖找到能取得授權、轉化為企業的新發明。


政府也常試著尋找創新萌芽的地點和時機,有些國家會資助已成功的企業。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羅納認為,這種模式成功的機率不高,政府確實能扮演一角,但只能創造遊戲規則與環境,例如制定的法律不會懲罰失敗的創業家、減稅、砸大錢研發,然後就該縮手。


但成功沒有一定的方程式,原因包括歷史和文化等元素很難複製。例如,以色列人均創投金額是全球最高,所有年輕人在服義務役期間都會接觸到先進技術、學會團隊合作。


Google執行董事長施密特拜訪以國後,就對該國「活在當下」的態度印象深刻,這間接鼓勵年輕人承擔創業風險。智利、冰島和澳洲等地也都想成為科技重鎮,也已成立新創企業方案,希望在缺乏昂貴實驗室和頂尖大學之際,藉建立「創業家社群」, 提振科技業。


但政府在建立科技聚落時都遭遇這麼多困難,光靠創業家就能成功嗎?MIT史隆商學院教授穆雷說,解決之道或許是結合政府和創業家,由政府組織資源、創業家專注招募人才和建立網絡,因此近來有個廣受歡迎的方式-結合都市更新和創業家計畫。


經濟學家對這些計畫的看法莫衷一是,但他們都同意,創新中心會迅速轉移。波士頓1980年代把電腦運算的領導地位拱手讓給矽谷,或許經過幾十年努力後,也將成為下個矽谷。


全球新矽谷解碼


為促進創新,全球都希望打造科技聚落,除了紐約矽巷和波士頓等由民間自行形成的聚落,俄羅斯和法國也都 由政府出資規劃,以色列擁有悠久的高科技傳統,印度也憑藉科技服務業外包重鎮的優勢,北京的吸金力也不 在話下。各地都希望創建明日矽谷,成為經濟成長的新引擎。


















































































































 /  /  /  /  /  /  /  /  /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