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日「出口通縮」 全球經濟剉著等












圖/經濟日報提供



貨幣戰爭的烏雲已密布,不是1930年代式的兵戎相見,而是一場隱祕但極具破壞力的戰爭,將使全球經濟雪上加霜,並扭曲各國政策。


華爾街日報報導,日本銀行(央行)31日出乎意料擴大資產收購,導致日圓大跌,兌美元匯價突破112日圓,來到六年來高點。日銀宣稱是為了提振國內成長與通膨,但此舉將把通縮出口到世界各國。


日圓貶值將壓低日本汽車和電子產品的海外價格,削弱其他國家製造商的競爭力,危及就業,並使各國決策者面對採取對策的壓力。


各國已紛紛備戰,最明顯的是韓國銀行(央行)本月稍早宣布降息,且面臨國會要求再降的壓力;紐西蘭央行罕見地公開警告紐元太強;捷克、瑞典、以色列把利率調降到「零下限」(zero bound),追隨多年來已是如此的美國、歐元區、日本和英國。


主要國家過去兩年來對日圓貶值避免公開採取報復措施,但面對日圓貶值的效應,各國決策者遲早會採取口頭或行動對策。結局將是全球通縮更加嚴重,成長日趨遲滯。


匯率緊釘美元的中國將首當其衝,出口導向的製造業將面對日本和南韓的強大競爭壓力,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勢必積極干預人民幣匯率作為因應,並因而引發其他亞洲政府也採取干預措施。


許多因油價下跌而財政困頓的國家,或為抑制高通膨和資金外流而提高利率的國家,受害將最重,如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巴西。


美國將可承受強勢美元一陣子,但仍有其極限。美國經濟仍持續成長,但將無法無限期扮演全球唯一的成長引擎。


雖然聯準會仍然可能明年春、夏季就開始升息,但貨幣戰爭無可避免將延遲、甚至暫停美國貨幣緊縮的時程。


圖/經濟日報提供 /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