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職場性格測驗 用對行業才有效












求職者在找工作時,往往得先接受性格測驗,回答各種問題,不過,用性格測驗來判斷是否錄用,真的公平嗎?

圖/ingimage授權














求職者在找工作時,往往得先接受性格測驗,回答各種問題,諸如「你相信人性本善嗎?」、「我過去一天裡能感受到自己心情的變化」、「如果發生倒楣事,我的心情要過很久才能平復」,不過,用性格測驗來判斷是否錄用,真的公平嗎?

過去十年來,職場性格測驗日益普及。德勤企業管理諮詢公司總裁貝辛估計,為了簡化招募流程,目前全美雇主傾向以性格測驗,來評估60%到70%潛在員工的性格、技能與認知能力,這個比率高於約五年前的30%到40%。


Hogan評估系統公司估計,職場性格測試已成為每年規模5億美元的事業,且以每年10%到15%的速度在成長。提供性格測驗的CERB公司產品開發與創新部門副總裁拉提說,自動化的性格測試能在雇主看履歷前,就先篩選出至少30%的合格者。不過,職場性格測驗真的是萬靈丹嗎?


對某些公司而言,或許真的有幫助,比方說流動率高的客服業。測驗分數高的求職者,確實在工作上表現得還不錯。


然而,性格測驗的準確度與公平性也受到質疑。例如,美國Whole Food市場公司的經理發現,有些通過性格測驗的員工,卻缺乏基本的食品準備能力,因而從2007年起停用職場性格測試。也有學術研究指出,人格特質和工作表現的關聯並沒有那麼強。














圖/ingimage授權














人權團體指出,性格測驗可能加劇就業歧視,讓身心障礙人士或討厭僵化公式的人更難求職。雖然設計測驗的公司宣稱題目不會對求職者造成種族或性別的影響,但這類測驗如何影響身心障礙者的研究卻乏善可陳。例如,大學生貝姆與曾任律師的父親在2012到2013年間,控告美國連鎖超市克羅格(Kroger)等七家公司,用性格測驗歧視身心障礙人士。

貝姆曾有相關工作經驗,也有朋友在當地的克羅格任職,但求職時卻到處碰壁。貝姆在求職遭拒的約一年半前,被診斷出躁鬱症,一位克羅格的員工跟他說,他的性格測驗不及格,暗示他在難過或憤怒時,可能會忽略顧客。他並未告知克羅格自己有躁鬱症,依法也沒有義務告知。


貝姆的父親說,他曾連絡這七家公司表達自己的關注,多數公司都否認自己有錯,但暗示如果他同意不採取法律行動,願意幫貝姆找合適的工作。貝姆的父親便決定控告這些企業歧視,促使平等機會就業委員會(EEOC)持續調查這些性格測驗。克羅格後來把17頁長的問卷縮短成11頁,也把問題改成與工作內容相關的情境問答題。


24歲的貝姆說,其實他大可在做性格測驗時說謊,選擇較多人同意的答案,但他覺得這毫無必要,也不道德。他說,他的躁鬱症以前從未影響他的工作表現。


求職者在找工作時,往往得先接受性格測驗,回答各種問題,不過,用性格測驗來判斷是否錄用,真的公平嗎? / 圖/ingimage授權 /  /  / 圖/ingimage授權







via udn經濟日報發燒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